Category: 檢驗報告怎麼看

白血球數(WBC)是什麼? 過高過低一定是白血病嗎?

白血球計數(WBC)是檢查血液中白血球數量的檢驗項目,以每μl 有幾個白血球為單位。白血球由骨髓細胞所產生,在胰臟所分解,平常在血液裡維持一定的數量,受到病原體感染或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影響,會造成增加或減少的情況。白血球會吞噬、消化、分解進入身體的細菌等病原體或異物,同時參與免疫和過敏反應。白血球數量的增減表示身體某處可能發生感染或發炎。但是除了以上原因,血液疾病也可能導致白血球數量的變化,所以需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檢查。雖然現在可以使用自動血球計數儀迅速準確地測量,但觀察異常白血球仍然需要醫檢師以肉眼進行顯微鏡檢查。

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中,骨髓中的白血球產生過度增加,導致檢測值升高。相反地,如果骨髓中的白血球產生能力下降,或者脾臟過度活躍地分解老舊的白血球,檢測值會下降。放射線治療或抗癌藥物使用可能也會導致檢測值較低。

紅血球指數MCV/MCH/MCHC怎麼看? 偏低就一定代表貧血嗎?

MCV/MCH/MCHC三項紅血球指數可以看出紅血球的狀態,以確定貧血的種類。這幾項指數主要是根據紅血球數目(RBC)、血色素(Hb)以及血比容 (Hct)檢測值進行計算而得到的。

評估貧血涉及分析三個關鍵的血液指標:紅血球(RBC)、血紅素(Hb)和血比容(Ht),當這些指標中的任何一個低於標準值,很可能就是貧血。但是貧血的原因很多,所以為了要真正了解到屬於哪一種的貧血,就要深入看到MCV/MCH/MCHC這三項指標。

尿酸正常值是多少? 過高會造成痛風、結石嗎? 應該避免那些高普林食物?

正常人尿酸值應該要低於7.0 mg/dL,血液中的尿酸如果過高,將會形成結晶,這可能導致痛風,痛風會造成關節腫脹發炎,嚴重起來更會引發腎臟、尿路(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甚至需要洗腎的併發症,更可能衍伸動脈硬化、高血壓、中風的心血管疾病。所以為了進行診斷,就必須測量血液中的尿酸值。當尿酸值超過基準上限,結晶化過程就會開始,基準上限代表尿酸在血液中達到飽和狀態的數值。尿酸結晶會在關節、腎臟、尿路等部位沉積。這就是痛風和腎臟、尿路結石所引起的現象。

尿酸是肝臟生成的一種代謝物,它是由食物攝取的外源性嘌呤(普林),或是DNA、RNA等核酸分解產生的內源性嘌呤所代謝而成。聽到嘌呤可能會讓很多人聯想到負面形象,但實際上,這是存在於所有生物細胞中的物質。它是細胞內核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質之一。根據研究,體內尿酸的產生大約有1/3是來自飲食,2/3是來自身體內細胞新陳代謝產生。嘌呤經過肝臟代謝後,正常人每日尿酸約2/3是由腎臟經過尿液所排出,1/3由腸道細菌分解隨糞便排出體外。

尿酸值過高很可能是遺傳因素,但僅僅有這種體質並不意味著尿酸值一定會過高。而是吃太多高嘌呤(普林)的食物、高熱量、高(果)糖飲食、肥胖、飲酒、過度壓力累積等都可能成為引發尿酸過高的觸發因素,嚴重下去就可能導致疾病發生。此外,腎臟和血液相關疾病也可能成為導致高尿酸值的原因之一。

糖化血色素(HbA1c)的正常值是多少? 預防糖尿病該怎麼改善?

血糖的控制會影響全身的健康,而衡量血糖的檢驗方式除了血糖值之外,糖化血色素(HbA1c)是更具參考性的指標。紅血球由血色素這個蛋白質構成,而血糖(葡萄糖)可以附著在血色素上,形成一種糖化血色素,其血液濃度反映了過去1至2個月間的平均血糖狀態,血糖愈高,附著在血色素上的糖份也就愈多,所以可以將糖化血色素視為一種長期的血糖平均指標,比較不容易受近日內的暴飲暴食所干擾。

糖化血色素之所以被廣泛應用,是因為它能夠偵測糖尿病等疾病,同時也是了解治療中患者血糖趨勢的可靠指標,參考性優於血糖值。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而肥胖、缺乏運動、高血壓、高血脂、吸菸、飲酒過量、遺傳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糖尿病前期沒有任何症狀,需要透過血液檢查才能確認,因此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可以及早發現血糖異常,及早改善。

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過高就是糖尿病嗎?

血糖值分為空腹血糖(Glucose AC)與飯後血糖兩種。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也是全身生命活動的基礎。葡萄糖經由血液運輸到全身,就叫做血糖,而血糖在血液中的濃度會始終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當能量需求增加時,一些激素會開始作用以提高血糖值;而當需求減少時,胰島素則會作用以降低血糖值。而導致高血糖的原因就來自於胰島素的不足或是作用不足。測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看看人體是否能適當地把血糖當作能量來利用,是判斷糖尿病診斷的指標之一。血糖正常值在空腹時血糖應該是 70 ~ 100 mg/dL,而餐後兩小時血糖應該小於 140 mg/dL。

高血脂標準是什麼,血脂過高該如何改善

高血脂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俗稱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TG)這些標的血液濃度異常,些都與動脈硬化的加速有關,長久下來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症。而研究發現,高血脂患者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13倍。

高血脂並不容易察覺,卻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所以可說是健康的隱形殺手。高血脂常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型態因素相互影響所造成。

總膽固醇(TC)的正常值是多少? 過高會有什麼問題? 該怎麼改善?

提到膽固醇,人們可能會有一種「壞」的印象,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對人體來說膽固醇是一個維持生理機能很重要的成分,不應該一概視為「壞」。膽固醇是食品中所含脂質的一種,它在小腸中被吸收,或由肝臟合成,然後被血液運送至全身,事實上體內的膽固醇只有30%是來自於食物,其他70%是由肝臟所製造或代謝的。

膽固醇在人體裡被用於細胞膜、各種激素、膽汁酸等的合成,所以對於維持生命活動來說,膽固醇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膽固醇又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膽固醇)」。血液中溶解的脂質,包括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等,統稱為「血脂」。血液中的總膽固醇量被稱為「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通常情況下,膽固醇會與脂肪一起在血液中運輸,並且在需要時被細胞和器官使用。然而,當飲食過度富含脂肪和能量,或者代謝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導致膽固醇過高,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的風險。

TG三酸甘油脂正常值是多少,過高該怎麼改善?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 簡稱TG)」,是現代人體檢時常出現紅字的項目。三酸甘油脂是存在於肉類、魚類、植物油等食物以及體脂肪中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脂肪。三酸甘油脂分子由三個脂肪酸和一個甘油結合而成,因此而得名。三酸甘油脂也是體脂肪的主要成分,它存在於肉類、魚類、食用油等食物中,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三酸甘油脂裡也含有「必需脂肪酸」,也可以幫助「脂溶性維生素」溶解吸收,這些功能對於健康也是必要的。

但是三酸甘油脂過高會被累積為體脂肪,導致肥胖和引發新陳代謝疾病。

很多人以為三酸甘油脂高是因為脂肪攝取過量,所以拼命減少吃油,但是這並不足以解決問題,因為三酸甘油脂高與高糖攝取或是喝酒過量比較有關係,其他還有運動不足的原因,所以搞錯方向往往是事倍功半。

GOT(AST)、GPT(ALT)的正常值是多少? 如果過高代表肝發炎或什麼問題?

AST(也就是大家更熟知的GOT,麩胺酸苯醋酸轉氨基酶)和ALT(也就是大家更熟知的GPT,麩胺酸丙酮酸轉氨基脢)是與胺基酸合成相關的酵素。特別是肝功能出現異常出現時,這些酵素在血液中的濃度會顯示過高,作為肝發炎的一種指標。

當AST和ALT過高時可能的情況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膽結石發作、心肌梗塞等等。因為這兩種檢查數據有助於判斷肝臟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異常,建議及早向醫生尋求幫助,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平時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酒、避免BMI過重、避免藥物濫用等,以減少對肝臟造成的損害,以保護肝臟健康。

平常大家俗稱的爆肝,如熬夜、超時工作等等,其實並不會造成GOT(AST),GPT(ALT)升高,那些都是廣告的誤會。

HDL 膽固醇正常值是多少,過高過低有什麼意義? 該怎麼調整?

檢驗HDL(-C)的血中濃度。HDL代表「High Density Lipoprotein」,意思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功能是回收血管中過多的膽固醇,同時清除積聚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並將其送回肝臟,所以HDL有抑制動脈硬化的作用,因此被俗稱為「好的膽固醇」。與HDL相反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的膽固醇),過高的LDL會促進動脈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