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 (FOBT)是什麼? 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預防大腸癌! 正常值是多少? 該注意哪些採樣重點?
衛福部曾經公布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大腸癌高居第3,而且大腸癌已連續15年,高居台灣癌症發生率的首位,平均約31分鐘就有一位國人確診大腸癌。大腸癌在早期的情況下,通常不容易出現症狀,所以需要糞便潛血(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作篩檢以求早期發現。根據衛福部研究,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就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因此糞便潛血是健康檢查中的重要項目,這是一種檢查糞便中是否含有從消化道中出來的血液的檢驗。即使是肉眼看不見的微量出血,也可以檢測出來,所以對於早期發現大腸癌非常有效。但是除了大腸癌,其他如大腸息肉、潰瘍性大腸炎等會引起出血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陽性反應的原因,此外,肛門周圍的疾病如痔瘡也會出現陽性反應。
糞便潛血的參考標準值
陰性
糞便潛血不正常的可能原因
糞便中混有血液的情況,基本上就意味著由口腔至肛門的整個消化道中某處發生了出血異常。同時,鼻血或牙齦出血等消化道以外的出血,也可能透過食道進入糞便,導致陽性反應。因此,若出現陽性反應,需要進一步進行前往肝膽腸胃科等處求診,以進行更多的血液檢驗、消化道X光檢查、胃鏡檢查、大腸鏡檢查、鼻部、口腔或痔瘡檢查等必要的檢測,以作出確定的判斷。因為大腸癌在早期的情況下,症狀通常不容易出現,但隨著疾病進展,可能會出現便中混有血液等症狀。
出血的顏色不同意義不同
黑便: 可能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
紅便: (表面)痔瘡、(內部)大腸癌、潰瘍性大腸炎、腸息肉等
糞便潛血檢測可以檢測到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出血,所以不能等到肉眼看到血才去就醫。
採取糞便樣品的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 請先在標籤上寫上姓名、年齡以及採便日期。
- 在馬桶近端斜面鋪上兩張衛生紙。
- 如廁坐姿稍前移,糞便落在衛生紙上,就不會滾入馬桶水
- 旋開採檢管一端綠色蓋子,取出螺旋採集棒。
- 使用螺旋採集棒在糞便的不同地方來回輕劃檢體,使少量的糞便能覆蓋溝槽
即可。 - 棒子插回採檢管,將蓋子用力押緊(有「喀」一聲才有蓋緊),插入後請不要再拔開。
- 採檢管放入塑膠袋內,交付前應存放於避光陰涼的場所。
- 請勿將管瓶中的液體倒出,或任意於瓶中加水。
- 大便過硬時可加水弄濕,待其軟化時再以採便棒刮取。若遇水便情形不易採樣時,請改日再取。
- 遇痔瘡出血或女性月經期間,請暫停採便檢體。
參考資料: 高雄長庚檢驗醫學科
如何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的預防不外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避免肥胖三大原則。
健康飲食
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紅肉(豬、羊、牛),改吃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多吃蔬菜等高纖維食物,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
飲酒過量或有菸癮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不菸不酒者來得高。
規律運動
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不運動也會使得腸道減緩蠕動,讓糞便中的致癌物質長時間滯留於腸道中,進而提高罹癌風險。
避免肥胖
注意體重控制,肥胖(BMI在25以上)者,要多加當心。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者,得到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50歲以上有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的的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不需要限制飲食,也非侵入性檢查,所以很方便,值得踴躍參加。而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則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大家也可以前往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系統,查看住家附近有配合的醫療機構。
本站文章都只是分享檢驗的心得,不是診斷的建議,有什麼問題還是要去門診看醫生才好!
所列標準值僅供參考,與各機構檢驗方法以及個人狀況都有關係,應以醫師諮詢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