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要做那些檢測? 該怎麼預防?
貧血是很多女性常見的情況,如果常常臉色蒼白、嘴唇缺乏血色、容易頭暈就很容易被懷疑為貧血,其實貧血沒那麼單純,很多人貧血也沒有感覺,所以自己不知道自己其實是貧血的。所以貧血還是要靠血液檢查才容易看出端倪, 一般貧血是以血液中的紅血球(RBC)、血色素( Hb)或紅血球指數如平均血球容積( MCV)這幾個重要指標低於參考值為準。貧血的特點是體內紅血球或血色素的缺乏,血色素在將氧氣從肺部運送到各個組織方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當個體患有貧血時,體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因而導致疲勞、虛弱和其他健康問題。
如果根據血紅素濃度過低而確認有貧血的時候,接下來會進一步調查其分類及原因。貧血的原因其實很多種,不同原因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了解造成貧血的具體原因至關重要,不能靠自己以為補鐵、補維他命就好。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的症狀、生活狀況和病史,並在血液檢驗中添加其他項目,以推測可能的貧血原因,然後進一步進行更詳細的檢查。原因確定後,醫生可以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以便針對特定原因進行治療。
血色素(Hb)判斷是否貧血
貧血基本的是指血色素低於基準值,無法將足夠的氧氣運輸到身體組織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貧血(Anemia)定義值為血色素低於:
- 男性<13 gm/dL
- 女性<12 gm/dL
因為高空氣壓比較低,所以Hb數值過低的人搭乘飛機需要特別注意!
而孕婦的血色素標準比常人比較低,貧血的血紅素標準為<妊娠中10.5~11g/dL。
這不是代表孕婦需要比較少的氧氣,而是因為懷孕期間血液的液體量(血漿)會自然增加,導致血色素濃度稍微變淡,因此這是正常現象。
血色素濃度基準會因個人種族、體況而略有差異差異而異,因此即使在基準值範圍內,如果突然出現2g/dL以上的減少,也可能懷疑存在貧血狀況。貧血進展緩慢時,很少有自覺症狀的情況。然而,如果血紅素濃度下降到7~8g/dL以下,就需要進行緊急檢查和處理。由於貧血有可能不會自覺加重,特別是對於有貧血傾向的人,建議定期進行血液檢查來監測情況。
血液其他檢查項目分析貧血種類
血色素下降可能有不同原因,包括:
- 紅血球數量變少、或是紅血球變小了
- 紅血球內的血色素變淡了
所以需要紅血球指數等其他指標來進一步分析貧血的原因。
根據紅血球的大小,貧血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如果發現有貧血情況,首先會考慮以下情況。
- 小球性貧血: 紅血球小於正常值。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身體缺乏製造紅血球所需的營養素,如鐵等。
- 大球性貧血: 紅血球大於正常值,但整體量不足。這種情況常見於葉酸或維生素B12不足,影響紅血球細胞的DNA合成。
- 正球性貧血: 紅血球本身的狀態正常,但整體數量不足。這可能是由於紅血球過多被溶解(溶血)或其他原因導致紅血球損失。
紅血球的大小會以MCV來判斷,MCV正常值通常以80~100為標準。
根據血紅素的濃度,貧血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 低血色素性貧血:紅血球的體積中的血紅素重量較少。這種情況通常與小球性貧血一起發生。
- 正血色素性貧血:紅血球的體積中的血紅素濃度正常,但整體數量不足。與正球性貧血類似,可能是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紅血球損失。
血色素濃度可以用MCHC來了解,參考標準值為32~36%。
貧血相關檢測項目
醫師為了釐清貧血原因,可能會加做以下血液檢查的項目,如:
血清鐵(Fe):血清鐵常用來評估體內鐵質的含量,測量的是存在於血清中的鐵含量。血清鐵過低可能是缺鐵性貧血,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貯存鐵的利用障礙(炎症貧血)或耗盡性疾病(惡性腫瘤等)。
鐵蛋白值(Ferritin):鐵蛋白(Ferritin)是一種貯鐡蛋白,代表體內儲存鐵的量,即鐵的存款。在缺鐵性貧血中,這個值會降低。
不飽和鐵結合能(UIBC):血液中的鐵全部附著在稱為轉鐵蛋白的血清蛋白上。UIBC表示未與轉鐵蛋白結合的鐵的量,可以用來判斷身體是否需要更多的鐵。
總鐵結合能(TIBC): TIBC 主要用來評估血液中有能力和鐵結合的蛋白質有多少。
網狀紅血球計數:指年輕的紅血球,評估骨髓對紅血球的製造功能,反映了造血功能是否正常進行。造血功能減弱時會減少。網狀紅血球數降低可能暗示造血異常,增加可能有慢性出血或溶血的問題。
紅血球數(RBC):血液中紅血球數量。
血比容(Ht):血球成分佔血液總體積的比例,可以反映血液中紅血球的比例。
平均紅血球容積(MCV):測量紅血球的平均大小。
平均紅血球血色素量(MCH): 測量每個紅血球中的平均血色素量,
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MCHC):也是紅血球的一個指標,測量紅血球中血色素的濃度。
如何預防貧血
貧血很難以自身體感察覺,最好的預防方式還是要定期做健康檢查,透過驗血來了解。貧血成因可能很多,不能以為補鐵補血就好,要聽從醫師診斷。
除此之外,平常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康飲食是預防貧血的基礎,包括:
保持充分的休息與睡眠: 維持良好的體力、避免過度疲勞。
攝取足夠且優質的蛋白質: 長輩常蛋白質攝取不足,因此有隱性貧血的可能。
攝取補鐵食物:如金針菜、龍眼肉、紅蘿蔔、黑豆、菠菜、葡萄乾、蘋果、葡萄、乾果類、全榖類、蔬菜類、雞蛋、黑芝麻、胚芽、大豆、海藻等;肉類則以牛肉、瘦豬肉、豬肝、雞肉。
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促進鐵的吸收,可以攝取如柑桔類、鳳梨、芭樂、奇異果等水果。
補充葉酸: 富含葉酸食物有蛋黃、鮭魚、肝臟、小麥胚芽、大豆、西瓜、香蕉、草莓、橘子、桃子、紅蘿蔔、波菜、葡萄、高麗菜等。
補充維生素B12: 富含維生素 B12的食物有肝臟、貝類、魚肉、乳酪、牛肉等。
減少飲用咖啡、茶: 以免影響鐵的吸收。
少吃過度加工食品: 有些加工肉為了保鮮、保水,常加進聚合磷酸鹽。聚合磷酸鹽很容易與鐵結合,導致鐵質不容易被人體 吸收,如果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缺鐵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
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疾病,是台灣常見的遺傳疾病,又稱地中海型貧血,會造成血紅蛋白合成障礙。有這樣現象應該去看血液科尋求診斷與協助,如果父母都有類似情形下更應該在懷孕前先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