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過高就是糖尿病嗎?

血糖值分為空腹血糖(Glucose AC)與飯後血糖兩種。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也是全身生命活動的基礎。葡萄糖經由血液運輸到全身,就叫做血糖,而血糖在血液中的濃度會始終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當能量需求增加時,一些激素會開始作用以提高血糖值;而當需求減少時,胰島素則會作用以降低血糖值。而導致高血糖的原因就來自於胰島素的不足或是作用不足。測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看看人體是否能適當地把血糖當作能量來利用,是判斷糖尿病診斷的指標之一。血糖正常值在空腹時血糖應該是 70 ~ 100 mg/dL,而餐後兩小時血糖應該小於 140 mg/dL。

糖尿病在進展時會引起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損害等併發症,同時也會促進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進展。這些併發症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重大問題。

血糖正常值

血糖參考標準值

正常人血糖值
空腹血糖 70 ~ 100 mg/dL
餐後兩小時血糖< 140 mg/dL

成人糖尿病血糖建議控制目標
餐前血糖 80 ~ 130 mg/dL
餐後兩小時血糖 < 160 mg/dL

參考: 2022第2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血糖不正常可能有什麼問題

血糖高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血脂質異常等。

血糖低

胰島細胞瘤、腦下垂體功能減退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

胰島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島素是由位於胰臟的胰島β細胞所分泌出來的一種內分泌激素,胰島素具有將上升的血糖加以降低的作用。當血糖升高時,胰島素可以促進葡萄糖的合成(肝醣合成作用),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由胰島素合成的葡萄糖會轉化為肝醣,作為能量儲備,因此限制了葡萄糖進入血液。同時,胰島素也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

許多糖尿病是由不適當的生活型態所導致的

胰島素作用不足,在許多情況下是由於過量攝取碳水化合物、肥胖(BMI過高)、缺乏運動、過度累積壓力等不良生活型態所引起,也可能能來自於易產生胰島素作用不足的遺傳體質,導致體細胞產生胰島素阻抗。這種情況被稱為第二型糖尿病,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屬於此型。

也有少數患者屬於第一型的糖尿病,就是胰島素分泌量因某種原因極為稀少或完全缺乏。此外,也存在由於其他疾病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的少數情形。

如果血糖值不正常該怎麼做

血糖值過高或過低都應該去家醫科或新陳代謝科找醫師做診斷與諮詢,通常如果出現異常值,可能會再進一步做確認性檢查,例如葡萄糖耐受性測試,或參考糖化血色素(HbA1c)以確定診斷並開始治療。

預防高血糖或糖尿病的方法

良好的生活型態才是預防血糖過高的最好方法。透過運動和改善飲食等方法,可以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運動能消耗肌肉和肝臟中的肝醣,降低血糖值,也能提高肌肉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在飲食方面,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或選擇低升糖指數低GI)的食物是主要的方向,如:

  • 蔬菜
  • 優質蛋白質
  • 優質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如魚油)
  • 五穀雜糧與糙米
  • 某些機能食物如山苦瓜、膳食纖維、菇蕈類有幫助控制血糖的效果
  • 避免甜食與控制吃太甜的水果

此外,戒菸和避免過量飲酒也很重要。

小心糖尿病的衍伸疾病

糖尿病不可掉以輕心,平時就應該好好控制血糖值,否則容易引發一些延伸的病症。

糖尿病性腎病變

是指由於長期高血糖造成的腎臟細胞和血管受損,進而發展為腎臟疾病的情況。嚴重起來可能腎臟會失去功能,而必須以血液透析(洗腎)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這也是為何台灣洗腎人口高居全世界第一名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

當腎臟受到糖尿病的損害時,體內的廢物會積聚,這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脂、貧血等症狀。

糖尿病性神經障礙

糖尿病性神經障礙是指因糖尿病導致神經受損,導致感覺和運動功能受損的疾病。這可能引起手腳的麻木、疼痛,消化系統問題,以及膀胱和性器官的功能障礙等症狀。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因長期高血糖導致視網膜血管受損,從而導致視力受損的疾病。在早期階段,可能視網膜會出現微小出血,隨著疾病進展,可能導致視野縮小或失明。

測量血糖須注意事項

飯前血糖(Glucose AC)抽血測定必須提前空腹至少8小時進行抽血,可以喝少量水,抽血前,也不要吃飯前藥物或打胰島素;飯後血糖是在抽完空腹的血後,此時先吃飯前藥或打胰島素再用餐,吃完餐點後請記得再吃餐後藥物,並於 2 小時後進行抽血。(詳細條件可以進一步諮詢醫師或檢驗單位)。

血糖機是自我檢測的好方法,如果有血糖的控制問題,建議要每天自我檢測。

本站文章都只是分享檢驗的心得,不是診斷的建議,有什麼問題還是要去門診看醫生才好!
所列標準值僅供參考,與各機構檢驗方法以及個人狀況都有關係,應以醫師諮詢為準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