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什麼?有哪些功效?該怎麼吃呢?
益生菌是現在流行的保健食品,也是處方裡常出現的品項。益生菌的定義,依照FAO/WHO是指適量食用後會對宿主提供健康功效的活的微生物,要被稱為益生菌必須具備安全性,同時要有機能性,吃了對人體健康有益。
醫學之父-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曾說「百病始於腸道」,健康人的腸道菌相大約有20%好菌、10%壞菌、以及70%中立的伺機菌,菌相失衡就會造成許多健康上的問題,補充益生菌就是為了幫助菌相的平衡。
益生菌有哪些功效?
益生菌可以透過腸腦軸線等方式影響人體多種系統的健康,包括以下功能:
有哪些常見的益生菌?
益生菌包括多種微生物,70%以上都是乳酸菌、其他還有雙歧桿菌、酵母菌等等。常聽到的益生菌菌種有:
- 嗜酸乳桿菌 (Lactobucillus acidofilus) (A菌)
- 乾酪乳桿菌 (Lactobucillus casei)
- 副乾酪乳桿菌 (Lactobucillus paracasei) (常被簡稱為LP菌)
- 唾液乳桿菌 (Lactobucillus salivarius)
- 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ucillus bulgaricus)
- 植物乳酸菌 (Lactobucillus plantarum)
- 瑞士乳桿菌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菌)
- 嗜熱鏈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 乳酸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
- 芽孢乳酸桿菌 (Bacillus coagulans)
- 雙歧乳桿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比菲德氏菌、B菌)
- 龍根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 短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breve)
益生菌跟益生質有什麼不一樣?
益生菌是指活菌,而所謂益生質就是可以供應益生菌生長的成分,可以說是好菌的食物,有充分的益生質供應,益生菌在腸道才能茁壯、佔到優勢。常見的益生質包括:
- 水溶性纖維
- 非水溶性纖維
- 寡醣
益生菌該怎麼吃?
益生菌百百種,依照菌種特性與有沒有包埋等技術,食用方法都不一樣,可以參考各家益生菌的食用說明,不過還是有些共通的特性。
- 常常吃:益生菌生長比壞菌慢,所以要常常補充,沒辦法急於一時。
- 吃的時機:飯前吃吸收比較好,但是怕胃酸會容易破壞益生菌,飯後吃對益生菌比較安全。
- 食用量:不用求太高,以免造成身體刺激,每天100億以上就夠。
- 搭配益生質: 益生質可以調整腸道環境,提供益生菌生長所需的食物。
- 搭配發酵飲食: 優格、味噌、米麴、泡菜等發酵食物也有豐富乳酸菌,可以調整腸道,幫助益生菌生長。
益生菌要如何挑選?
益生菌有一些挑選的訣竅提供大家參考:
- 安定性很重要: 益生菌要證明能夠通過胃酸、膽鹼才能抵達腸道,否則就是白吃了。
- 菌種、菌株很重要: 廠商是否有證明該菌株有效的測試報告?
- 需不需要冷藏: 每支菌的適合保存方式不同,所以要看廠商指示,不見得一定要冷藏。現在有一些熱去活菌,更是耐熱。
其他幫助腸道健康的好生活習慣
腸道健康是一個整體,不是靠吃益生菌就好,所以要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讓益生菌有個好的生長環境。
- 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 避免重油重鹹的重口味,少吃加工食品。
- 避免壓力: 保持心情愉快以有助腸道環境平衡。
- 保持良好的作息: 養成良好生理時鐘,避免熬夜。
- 維持規律的運動: 運動有助培養良好的腸道環境。
- 多接觸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具有許多微生物在裡面,所以有理論說多踩踩草地有助於接觸更多的微生物菌相,也增加人的抵抗力。